引用--黃小黛.〈阮台南〉嚴燦城 X 百年振發茶行

[府城靜好專輯/時間藏不住的台南]

tea P1150918.jpgtea P1150919.jpg

百年老店的振發茶莊,第一代始祖是嚴朱生於清道光十六年(西元一八三六年),原籍福建省,先在宮後街開設原名「盛發」的茶行,主要經營福建武夷茶為主,自古以來一直是相當出名的茶行,目前由高齡八十多歲的茶行第四代傳人嚴燦城阿公鎮店。

1984年出生的嚴聆甄為嚴家第九代,茶行第六代。
走過一百五十年的振發茶莊,現在是台南市的觀光景點之一。

1 3322731248_9275b01710_b.jpg

  「喂~妳是誰?」

  嚴聆甄心想,怎麼會有人打電話來我家問我是誰。

  「請問妳是阿公的…..」

  我是他孫女。

  「妳姓嚴嗎?」更疑惑起來。

  是,我姓嚴。

  「妳也姓嚴?妳是伊孝生(兒子)的査某子(女兒)?阿妳現在要凳來接嗎?(回來掌櫃)」

  嚴聆甄,1984年出生,嚴家第九代,2009年2月15日回台南,16日開始到振發茶行上班,從那天起,無論是透過電話或是親自到店舖的客人,對於這個青春的女孩站在150年來自大陸的武夷茶罐前所代表的意義,都產生一致的疑問。

  自從兩三年前負責茶店務所有瑣事的大姑婆三姑婆相繼去世,這家百年茶店,就是嚴家第七代的嚴燦城守著,嚴燦城自65歲後就在這個茶店生活,而茶 與作生意這件事情原來就是他的本命,在他出生之前,茶的事業已傳了本家三代,家譜自嚴騰開始記載,生子嚴德,娶兩女,元配周氏無子,續絃李氏生嚴杉等三 子。嚴杉渡海來台,時間約是嘉慶道光年間。嚴杉生四子,嚴儉、嚴田、嚴朱、嚴柔。嚴朱為來台南第一代。嚴家來台,原落腳於大稻埕,後搬遷至府城台南,並於 五條港開設錢莊,店號為「盛發」,後因為人作保而被害,因得代為清償債務,因此而使錢莊倒閉。經過此事,嚴朱立下家訓,子孫不得為人作保。

  盛發錢莊倒閉後,嚴朱于水仙宮後設茶莊,以供應福建武夷茶為主,原名盛發茶行,因經濟情況差,連店號招牌都無力換新,僅能以刻有「盛發」字號的 舊招牌為底,挖字重刻,後易名為「振發」,經過一段時日,成了南勢溪一帶著名的茶莊。振發茶行創立的年代,大約是西元1870年前後,店址也由五條港搬遷 至元會境。

  台南清朝時期以境分區,有清水境、七娘境、元會境、六合境、戴興境,就同現在有分中區、南區、北區。府城名人蔡胡夢麟在其著作「嶽帝廟前」書中 提到有「四嫂腳踏金葫蘆,七娘手摜紅布袋」的俗諺,經考證後四嫂巷在今民權路一段199巷,赤崁文史工作室負責人、也是第一個帶記者來採訪嚴燦城,竭力搜 羅地方野史無不留心的台南市文獻委員鄭道聰指出,四嫂腳踏金葫蘆講的就是振發茶行,當時在這條路上的茶行就只有振發。

  嚴燦城說,金葫蘆是早年對於茶品質保證的「正字標記」,由於台灣的茶葉在清中業以後成為重要的產業,各大洋行紛紛在台灣設立機構來從事茶葉的買 賣。當時茶業的價格、數量操在洋行買辦手裡,買辦又經茶販和茶棧推薦茶業,部份目光短淺的業者為博取更高的利益,或相互勾結,哄抬價格,或於買辦遴選茶樣 後,於茶中混雜劣質品,這些不道德的行為影響台灣茶葉的聲譽很大。劉銘傳於是命令茶郊(賣茶的同業公會)永和興成立茶業檢驗管理制度,防止劣品充斥。而已 經過品評為優良的茶葉於茶箱上貼一葫蘆標誌以為示識。

  百年前有著金葫蘆招牌的振發茶行,歷經了光陰掏洗,嚴家開枝散葉的兒孫輩幾以百人計,過去倚靠著茶行的歷年所得滋養,散佈在世界各地的命脈茂密豐盛,而枝果散去,樹幹存留在台南,守家做茶的第四代嚴勤與嚴銀相繼過世後,這茶行就只剩同為第四代嚴燦城獨守。

  人稱阿公的嚴燦城已經八十八歲,身體也不如以往健壯,站在茶行的櫃檯,與身後數排的三四十個百年前向福建商人租賃而來,再以分期,慢慢付清貨款 所取得所有權的錫製茶桶前,古樸陳舊的老錫茶罐灰灰黑黑,飽歷滄桑林列,嚴燦城身體枯瘦、骨骼突出可見,他弓著身子,彎曲脊背,人影罐身相映成相,形成一 種懷舊的時光感,阿公皮膚的褶紋在這方寸之間倚存著府城的興衰起跌,灰塵消磨了古早景物,壓縮出當年時空下繁華熱鬧的振發茶行。

  振發,看到這家店,就會看到它歷史背景的存在,這樣的店在現在的城市裏已越來越少,一個老人顧著一家店,現在的社會環境裡面花錢做出來的速度比較容易達到,可是最原本的東西反而比較難去維持。

  致力台灣老房子復建與擔任風尚旅行社總監的游智惟說,一個老店也許在過去的歷史意義裡,存在的是代表好茶,可是,現在這個年代對振發或許不是這樣了,我認為他應該有其價值存在,就像阿公對於包茶的堅持,秤茶的習慣。

  世代茶香人家,堅硬非常,嚴燦城秤茶,不讓客人吃虧,要讓客人感到多,而不是少,他正言厲色道,「給客人的東西只能多不能少。」

P1150847.jpg   嚴燦城堅持手工包茶,這門即將失傳的茶藝,老者守著,每份茶,全以人手包摺,以兩張相疊的長方紙,包裹成長方型茶包,在樸素的紙上,烙印振發百年的牛骨 印章,茶種與店號紅印出一百五十年的風華,再以透明塑膠袋將茶包套入,緊緊黏妥,這是福建安溪的傳統包裝技術,也是他以手藝來呈現對傳統的執著,虛實掩 映,識者當自得。茶的本身所延伸出的精神、沒落的口聲,就在那份全身貫注的包茶身段、舉手投足、手感沁入歷史文化的生活刻痕。

  手包並不符合現代,包的太慢,客人要買需要等待,手包也不能保持茶的味道,因為紙不能隔絕氣味散發,容易染味,可是,我們從堅持裡,看到那個年 代它所要代表的意涵跟它所要表達的意思,就算是二兩茶才賣六十元,振發一樣對待,游智惟說,「我認為每一個到台南旅行的人都應該要到振發,買一茶作紀 念。」在每一包茶裡,我們都可以看到一家老店如何堅持撐下去,一包賣六十元,一天包裝一百包,其實也賺不了多少錢,可是用這樣的方式是能讓人看到台灣傳統 老店的某些精神存在,就算是阿公不在,就算是給年輕的店員來賣茶也都一樣以手包茶,然後把阿公過去所講的這些逸事,透過相片,將這些東西變成是一個來買茶 的人能夠去了解這個茶行的故事。

  二、三十年來,太多人在這裡學習到振發的態度,記者、旅人、買茶的、賣茶的,嚴燦城在一包微乎其微的茶葉價格中,讓買茶者在過程獲得的學問不脛而走。

  茶行之子,也是茶行之命,佇立在府城街頭,嚴燦城像是百年歸老,但在世俗中傳聞的不亢不卑、正經禮數超越了茶葉本身的價值。

  振發茶行是第一家台南登記最早,並且還存留在這個世間的商號。

  振發賣茶,卻沒讓客人試茶,嚴燦城說,「我店就是在這裡,招牌也在這裡,你買我茶是我給你的信用。」他說,來店是買茶,不是來喝茶,所以買振發 的茶就是對振發的信任,對於堅持要試茶的客人,嚴燦城會包一些茶給客人,請他拿回去喝,喝完了你再來買,他說,「招牌就在這裡,店也在這裡,不會走去。」

  過去的人開一家店,就是在做自己的名聲、做這家店的信用,以自身為名的站在這個土地上,客人對於店的評價就是對這個家族的評價,從這延伸出去的 情況,都是一家店所必須承擔的所有,包含你所撿選的茶葉、所公定的價格,店的信用就是人格。振發是有底子的商號,這種正統文化正是振發的精神。

2 3368243646_85fd649aaa_b.jpg

  嚴燦城對他的孫女說,「本小→利小→利不小。本多→利多→利不多。」

  "本小",就是本金小,"利小"是利潤小,"利不小"是指,即使我的本金小、利潤小,但是週轉率大的話,它的利潤就不會小,就像以前振發作菸酒,只賺到5%,可是每天一貨車一貨車的出貨,它的利潤就不小。

  這是嚴燦城的經營之道。

  嚴聆甄認為這就是阿公的精神。她說,「我不希望它不見,或在我記憶中忘記。」

  鄭道聰對嚴聆甄說起振發的故事,振發十幾年前,曾經賣過限量一兩七百塊的茶,那是祖先留下來的老茶,傳聞說,小孩子無緣無故咳嗽時,老茶能讓咳 嗽消失、立即見效,當時振發限量銷售,一個人只能買一兩,多了不賣,於是鄭道聰就拜託別人來買,有次,鄭道聰跟大姑婆說,不然妳多舀一匙給我,多少錢我全 部買下,於是,姑婆說:「井水舀久也會乾。」告訴他,其實不用貪心,夠用就好。嚴聆甄說,我覺得從家族出來的人,那個信念不會差太多。

  曾經有個記者把振發的地址寫錯,結果刊出來,阿公看到就生氣說,「這個人怎麼這樣寫,不可以這樣,你知道唔,以前的人是靠一張嘴巴去問街頭路 人,現在的人大部分都會看書刊介紹來找店,自己靠自己,如果資料寫錯就會害看的人找不到,你要想,這麼相信寫的人看這個圖與地址還找不到所在。」奉茶茶行 葉東泰說,這樣一筆生意對阿公的影響並不大,嚴燦城所反映出的,是老一輩對於信賴這件事情的看法。

  嚴聆甄有一本紀錄她在振發過程的手記,第一頁,就是他與阿公的合照,這不是日記,並沒有記載心裡面不愉快的事情,那是寫著一個人每一個時期的想 法與變化,2009年2月15日嚴聆甄返回台南,兩週之中,無時無刻想離開店、回到台北,但是自從游智惟一通不客氣的電話來之後,開始給予她、賦予她更多 在台南跟振發的意義。

  「然後我才決定要留下來。」殷殷話語累積下來,嚴聆甄聽了便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,她說。

  關於振發,有許多在地、對台南有著深厚感情的文史工作者與店家,看待振發茶行,就等同是看待台南文化,眾人望著年邁的嚴燦城一日一日衰竭,擔憂 著殘缺有年與即將失傳的文化,總有人時不時的就往店裡跑,只要經過茶行一定要看一看,門有開,恩,安些心。去探探嚴燦城身體的情況,看看店裡的能耐,所 以,當嚴聆甄站在店中出現,眾人莫不吃驚,當時打電話去振發茶行的游智惟,也是其中之一,硬著口的問振發電話這頭的女孩身份,問她的目的與來龍去脈,添了 遲疑,更多的是心內轉憂成喜。於是也領著這個對台南文化涉世未深的孩子,去拜訪當地人脈,只管勸說振發所帶給世人意涵的話語,拿書給她參考,告訴她關於振 發茶行之於台南的意義。

  「真的是從這一天開始,我慢慢去想要留下來的意義,跟想去創造、去感受更多店裡面的感覺。」嚴聆甄指著厚厚的手本,2009年2月28日的手 記,上面謄著一個25歲的青年對嚴姓家族的背負與探索人生的起伏,翻開扉頁,一篇篇紀錄著阿公每天告訴她過去茶行的故事,那些她透過網路去追溯與確認歷史 添加上去的插曲,嚴聆甄將阿公所講的、自己心裡面的,或是從奉茶茶行葉東泰、赤崁文史工作室鄭道聰,與茶商、茶行得到的資訊,一筆一話填入空白,慢慢寫、 慢慢陳述。

  她秀給我看店裡原來少量的茶種,如今增加的狀況。

  手記中,阿公口述著振發如今的房舍店面,是被炸掉重蓋的,茶桶脖子瓶身凹陷的來由,是二次大戰,空襲警報之前將這些值錢的茶罐送到高雄歸仁收藏,當時以牛車將連茶桶、茶架一起搬運,道路不平、車輪也不圓,來回一路的顛簸,完整而美麗的茶桶瓶身,就凹陷了。

  這些在店裡仍舊使用的錫罐,記載了嚴家的心曲與台灣的歷史光陰,而家裡的防空洞,是以磨石子所建造的旋轉手扶梯,地板每塊都以三角形組成,阿公把防空洞打開給聆甄看,就像是將塵封已久的心情拿出來曬曬太陽。

  一頁一家族,嚴燦城八十八歲的人生經驗、嚴聆甄二十五歲的聽取,茶的知識,在此之後遇到的人情往來,盡在字湖裡揮發感情。

  嚴聆甄會回台南,是為了照顧阿公阿嬤。她說,並不是每個人跟我想的都一樣,照傳統來說,大家都覺得如果沒人要照顧,那大子(長子)就要回來照顧,而我爸是輩份最小。但我並不覺得是這樣,這應該是誰有心誰就回來照顧。

  抱著沒想那麼多關於繼承茶行未來的心情,她伶俐道,「我的初衷就很簡單,因為阿公阿嬤並不缺錢,說健康其實身體還不錯,但唯一的缺憾就是人家在天倫之樂、含飴弄孫的時候,他們就是孤單的兩個老人。」

  嚴聆甄說,大家的成就都那麼高,移民的移民,賺大錢的賺大錢,大家環境都這麼好,但是,有誰想過,栽培他們那麼久的兩個老人家孤單的就待在這樣 的家裡面。很小的時候,嚴聆甄就感覺到老人的孤單,當他們舉家遷移台北,她說,「我們全家人都離開了阿公阿嬤,只剩下兩個孤伶伶的老人。」

  2008年恰巧遇到金融風暴,工作受阻,嚴聆甄現在肯定的說,反正我現在覺得,這一切的發生都不是偶然,一切都不是只是巧合,就在這時候阿嬤打 電話跟我講,要我回台南,而阿姨也突然出車禍,不到一年的時間就過世了,嚴聆甄說,阿姨才四十四歲,阿公八十八歲,她只有阿公一半的時間,她出了車禍後, 大家本以為她身體仍很健康,可是不到一年就走了,本來我跟阿公說,請等我個一年兩年,她想在台北繼續闖蕩自己的人生,卻因為碰到阿姨車禍過世,這件事讓嚴 甄靈冷靜下來想一想。

  「我現在叫阿公等我一兩年,有沒有可能我叫他等我的這一兩年就造成我一輩子的遺憾,阿公現在八十歲了,他們能夠等我等多久。」她說。

41 3738541198_d3e4534cfa_b.jpg

  阿嬤希望聆甄回來幫忙阿公,因為如今透過網路介紹來店裡的客人越來越多,造成阿公一個人吃飯時間不穩定,因為照顧客人遲些都要一兩點才能吃午餐,年紀又那麼大了,真的是需要有一個人陪在身邊,需要有一個人能夠信賴的人,可以幫忙他簡單的去照顧這間店。

  接了這些事情後,嚴聆甄對自己的人生更有目標了,使命感更重,但是連帶而來的是「嚴」這個姓太大了,讓她難以承受,只是如今過了半年,她覺得其實自己現在就是該去吸取一些經驗,吸取一些做法,也許就是將阿公說的話與阿公的精神記載下來。

  「我很怕這些東西從腦中忘記。」她說,實體的東西我覺得不重要,我一開始一直很堅持如果有人要拆掉這個店裡面,我就要躺在那邊讓他挖,可是我現 在覺得即便他們真的要把它遷掉,我也沒有資格說話,如果大家要把它打掉,我也沒有話說,因為至少我留住了阿公的精神,這間店的精神,我要另外再起爐灶不是 太困難、太辛苦的事情。

  大家都看著錫桶、大家都看著招牌,就覺得這些東西就代表了歷史,這些東西就代表了精神,我覺得這些是很表象的,我覺得該去想的是為什麼振發茶行可以撐到百年這麼久,終究的原因是像阿公說的,「是因為我們的信用。因為我們童叟無欺。」

  就這種東西與細微的事情,你就會知道它為何能經營的這麼久,而不是說要靠這些錫桶或是上面的那塊牌匾與六十年的建築去支撐,這是不需要的。

  老實說我不知道現在振發茶行的精神是什麼,但是我去解讀阿公,就把他當作是振發的精神,他是一個非常圓融,非常有信用、剛正不阿的人,就我的角 度去解讀,茶對阿公的意義並不大,因為當我問阿公這茶怎麼泡時,阿公都說,「其實我都不懂,我做七十冬,我什麼都不懂。阿公說他不懂茶,最懂茶的是那些喝 茶的人。」阿公說買茶的比賣茶的還懂。

  來振發買茶的多半是因為覺得振發是一種歷史見證,就算阿公嚴燦城講出來的,是人們早就知道的事情,大家仍然還是覺得很開心。

  嚴聆甄說,這會讓她警惕,她說,我不能像阿公這樣子,阿公站在那裡就有他的歷史價值,那提醒著我不要墮落,因為我站在那邊不會有任何的歷史價 值,所以必須要更精進自己去了解一些事情、去了解茶,雖然我才回來一個月就站上櫃台,可是我知道這是行不通的,要更深一層的去了解茶、建立自己的專業、提 醒自己不能懶惰。

  2009年6月的某一天,鄭道聰經過振發茶行時與嚴聆甄第一次相遇,當時他正與奉茶茶行籌劃《十六歲茶事》。

  台南市的人民有「做十六歲」的習俗,這是一個成年禮,透過儀式見證子女的成長,源於西區五條港地區。西羅殿是府城「做十六歲」習俗的發源地,以 前的工人在16歲以前只能領取半薪;但是到了16歲的時候,家人就會在農曆七月七日七夕也是七星娘娘、魁星的誕辰(七娘媽生)舉行成人儀式,分贈親朋好友 紅龜粿,一方面感謝七娘媽保佑小孩順利成長,另一方面表示自家的孩子已經長大成人,可以領取「大工錢」,也被視為勞動力的成長。

  也有一說是,據《泉州習俗做十六歲》書中記載:「傳說中七娘媽是主管婦女幼童的,有送子、催生、養生、乳母、痘疹、眼光、蒙引等七位娘媽,會庇 佑各家各戶的小孩子順利出生及茁壯成長。故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個七夕,有拜七娘媽為乾媽(俗稱『契母』),稱之『新契』;至十六歲那年的七夕,即將解除契, 稱『洗契』,表示脫離了這種『契母子』的關係。」

  由於台灣地處於亞熱帶,瘟疫橫行,餵養護嬰兒成長不易,早年「棺絭」和「拜契」的習俗頗為盛行,因此十六歲的成年禮也成為台灣重要的民俗節令,台南市是台灣的古都,農曆七月七日「七星媽生,做十六歲」是傳統儀式中很被台南市民所重視的祭典。

  《十六歲茶》不是第一次舉辦,鄭道聰問振發這次要一起參與嗎?振發茶行應許了,十六歲茶的意義對嚴聆甄來說很酷,是一個新跟舊的結合,她說,阿 公過去從沒做過這種事情,振發開一百多年,所有的媒體都是主動來訪,如此自發的對外聯繫是第一次,我相信大家都高興有這樣的一步,就像是振興茶行活過來 了。

  過去的振發是一直停留在原地,是沒有往前走的,現在它醒過來了,開始慢慢甦醒、準備長大、準備往前走,嚴聆甄說,這也無所謂什麼老店新開、洗舊翻新,只是繼續在延續它。

  做這件事首先要克服阿公嚴燦城,嚴燦城非常不喜歡對外做行銷廣告,一開始談這件事時,店裡每天都在發生祖孫吵架的聲音,聆甄說,你就是要硬著頭 皮不斷的溝通溝通,因為阿公很懷念過去,總是說當年勇,而我覺得當年勇不要提了,有沒有辦法讓它重振當年勇,我比他想的遠、更想衝,阿公行事保守守成、圓 滑、正直,他的堅持是振發非常重要的精神。我相信是因為有他的堅持,振發才有辦法撐到這個時代。

  做這件事情讓嚴聆甄很有力量,在她心裡總覺得振發不該只是這樣,應該要讓更多人去知道它,然後透過十六歲茶這件事情,確實會讓更多人知道,這已經與賺不賺錢已經沒有太多關係了,「事實上這也賺不了多少錢。」

  做十六歲是台南的傳統民俗,父母親都會在當天給這個孩子一些珍貴的禮物,甚至宴客,慶祝孩子長大成人,但這些都是父母給孩子的,父母照顧了一個 孩子16年之後,又在成年的這一天給孩子這麼多東西,但小孩能給爸爸媽媽什麼?那麼至少在這一天沖一杯茶,然後感謝父母親16年來的照顧,孩子也對父母親 說些好話,父母透過這個點,鼓勵子女,祝福未來出外工作一路順風。

  「阿公覺得這個想法很好。」嚴聆甄說。

  嚴燦城的的記憶當中,奉茶原就是敬神的儀式,在傳統禮俗裡,茶其實也是文化行禮之一,就像訂婚,新娘也要奉茶給未來的公婆,但在做十六歲這個成 年禮成裡並沒有奉茶的儀式,嚴聆甄說,孝順,平時本來就應該無時無刻的感應,但是平日如果沒有特別想到,能在這天特別做這件事,也是很好的事。

4 3736064398_32ae7cf7e4.jpg   1999年嚴聆甄16歲時,母親打了一條金鍊子給她,把她打扮正式整齊,帶去廟裡做16歲,她說,當天人很多很多,自己心裡感覺十分混亂,就也穿很正式 去爬七娘媽亭三圈,也不了解儀式的的涵義,她總覺得現在的小孩都太好命了,甚至被寵過頭了,如果能透過做十六歲時,奉茶給父母,雖然每個人的體會不同,但 是讓她們知道為何要這樣做反而是比體會來的重要。

  「那時候我很胖,很怕把人家的亭舉起來。」她呵呵大笑,恢復小女生般的臉龐笑著對我說。

  對父母奉茶本身就是一個感恩的儀式,並沒有奉過茶給父母的嚴聆甄年紀稍長後,曾奉了一封信給父母親。

  「妳有試過幾歲後開口跟父母親說我愛你?」她淡淡的問我,做這種事情對聆甄來說真的很難,可是在一次大吵被趕出家門的她,經過了好一段時間,寫 了封信回去跟父母說自己很愛他們,這對每個人的意義都不同,她說,奉上這封信的原因是因為我很愛他們,我很支持他們所有的決定,我們學著長大懂事也算是一 種支持,當我開始出來工作時,也希望家人能夠在精神上支持自己。

  一個子女,在做十六歲時,奉上一杯茶,謝謝父母過去這十六年來的照顧,也希望未來的路上,不管在任何地方,爸媽可以再繼續支持。這是做十六歲茶最根本的原意。

  當時納悶著的女孩,如今卻是頂著台南最老茶館的名號參與這個盛事,歲月的變化不可知,誰都不明白現在如何造化未來。

  由於缺乏企劃經驗與人脈連結,第一次做16歲茶,除了選茶,還有需要在外包裝上下功夫,茶包紙的印樣象徵16歲茶的衣裝,嚴聆甄想法破碎無法週全,她指著身旁的陳小熊說,「他幫了很大的忙。」

  善於聆聽,攻於整合,1983年出生的陳小熊是振發茶行隔壁的佛具店員工,做的是雕刻、彩繪的傳統產業,為神像磨光修飾,涂紅土、上漆、上色工作,兩人認識有一段時間了,當聆甄拿著16歲茶在店裡頭大時,就與陳小熊討論。

  於是,便將概念延伸成實際執行面,擔任起茶包裝紙上的畫卡繪圖,並且找到平面設計的城瑋廷一起合作,從構思、畫卡手稿、修正、排版,三個年輕人 在百年茶店招牌下集思設計16歲茶包裝,加上當時經常到振發買茶的台南一中何老師,剛好領位雜誌總編到店裡訪問阿公,同行的新豐國中美術老師吳小魚也順勢 參與了這個茶包的創作,一式16歲茶,四種包裝紙樣。「在成年的這一天,禮茶給父母。」之16歲茶活動,讓五個不算太熟的人,義務的造就了老茶店的新傳承 風貌的漣漪。

振發的精神

  做佛像的會與廟宇會有很多配合,嚴聆甄之所以想找陳小熊合作,是因為──振發在做傳統,她不希望所有的東西加入太多新的元素,或是太多設計的感 覺或想法,越樸實、越造舊、越古老越好。「本來就是這樣子啊,就跟我們的店一樣,它的精神我是不希望它改變的。所以我一直去尋找跟它精神一樣的東西、與跟 它相關的東西,否則,一般人的想法就是要找設計師來設計,怎麼會去找做佛像的人來幫忙。」

  其實一般年輕人不太肯去接觸這些傳統式微的東西,也未必肯接家裡的產業,瞭解傳統領域與過程是艱難的。異於一般年輕人,循著源頭回去找的嚴聆甄早有了自己對振發精神的定義,可以聽所有的聲音,也仍清楚自己該守住的根本,這或許是嚴家最根深蒂固的脈搏吧。

  她說,而我唯一能認真的事情其實就是想辦法找到資源,就像當我做這件事情,我希望能百分之百讓阿公支持,就像我說如何跟家人說愛,然後我成年後,希望家人給我一些支持,從各方面找到支持,不只精神、經濟,我認為付出就是一種支持。

活過來了

  振發茶行,百年歷史,人世光陰迅速,昏黃暗沉的室內,大有蒼涼之狀,有時候,會有老鼠,親眼目睹阿公燙走一隻被捕獲的老鼠,那是小時候的記憶,當時鼠滿為患的鄉間,也是透過一個網狀的長方型鐵屋捕捉吃了食物的動物,償清好散場。

  在振發,每天嚴燦城的作息是這樣,早上7:30起床,9:30到民權路的茶行,孫女11:30煮飯、中午12:30吃飯,下午2:00睡午覺、 3點起床,4點吃藥,4:30吃水果,5點運動,晚上7:00孫女煮晚餐,7:30祖孫倆一起吃飯吃到8:30,夜深9:00返家。一回傍晚五點我到振 發,見阿公起身散步,從民權路快步健行,獃獃的一頭熱汗、滿臉紅脹,一身被風撲了熱氣,喘息了半响,瘦小精實的身子,嶇弓起一世的人生。

  12月12日出生的嚴燦城是射手座的老宅男,阿公不是在家,就是店,很少去其他地方,八十三歲左右開始接觸電腦、玩網路,自己收發E- Mail、轉寄信件,每天跟澳洲的阿伯Skype聊天,阿公說電腦這東西很方便,覺得這是科技先進,如果阿公收到名片上有E-Mail,倘若對你有印象, 就會把名單加入,有什麼好的東西也會跟你分享,他是一個坦然自若、很樂於分享的人。阿公電腦的字級設在28,真是爆大字體,那是因為阿公的眼睛有一隻已經 瞎了,所以字級都得放的特別大,通常阿公都會傳一些他覺得看到不錯的人生態度,或是保健的轉寄信,

  「他的字,各個都是標題。」嚴聆甄躬身笑道。

  阿公說他愛烏龍茶,他指著我要的香片說,小姐都愛吃香的。問他推薦那種卡好喝?他說,茶葉攏好喝拉,現在是說,咱愛吃什麼,愛香味就吃加味的茉莉香片,自然香就要吃青茶。

  那要怎麼泡呢?阿公說,「簡單啊!那個喔,茶杯阿,就先加熱給它燒,然後開水弄掉,一點點茶葉弄下去。倒熱水,阿差不多三分鐘,(阿就是要溫 杯,然後把茶葉放下去沖熱水,我問:阿只能泡一次喔?)唔啦,這差不多三次。ㄚ你要看你茶杯的大小來看茶葉多少,杯子小就下少點,杯子大就下多點。」阿公 台語夾雜國語濁著,喉嚨裡聲音西哩虎嚕低沉渾濁混在一起,小姐我都有點聽不懂。

  阿公曾經對我說,孫女回來,「我有伴。」我問阿公,是要教聆甄出師嗎?阿公說,當然大家都說我無人通(可以)接,那我看伊有法度通來出師捂。

  午后,在振發挑高的店裡,坐木凳椅上,阿公在屏風後的躺椅打盹,沉沉呼聲穩穩釋放,嚴聆甄望著阿公的睡臉,輕輕地說,她靜下心來想,為什麼有這 麼多不是我家人,卻這麼看中我家,我所代表的意義已經不只是阿公的孫女,在這裡我現在看到了未來,所以就會不一樣,在過去我只會看到眼前,就像這店這麼 舊、這麼破,怎麼會有人要來振發,但是現在我可能知道我要做什麼,在我不能改變之前,我必須要保留這些,去找到振發的精神與意義將之存留。

  既然已經決定要留下來了,就希望能以此生存,振發茶行對我來講就是一個事業,是一個不能讓他倒掉的事業;茶對我來說是一個很陌生的東西,是一個 新認識的朋友,阿公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朋友,很重要的老師,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伴,當阿公去看醫生,我獨自顧店,心裡就超寂寞的,都不知道要幹麻。有一個對 象可以照顧,會讓我的生命更有意義。

  她的臉上浮出滿足的情懷,她平心靜氣的吐露,「對其他家人,因為大家都不需要我的照顧,只需要我金錢上的往來,而不是精神上的往來;只需要金錢上面的支援,不需要精神上的照顧。」

  但是阿公阿嬤不一樣,阿嬤很可愛,我每天早上在化妝,阿嬤明明就沒事,我在換衣服,她一聲不響就把門打開,害穿衣服到一半的我嚇一跳,阿嬤就會站在門口或坐進來椅子跟我講話。

  「她講的話不一定很重要,但她就在妳邊化妝時,邊跟你講話。」

  你就會知道,我回來這兩個老人家很開心,開心的並不是說有人來接續這間茶行,或是有人來幫他們跑腿,我就知道當初的初衷是沒有錯的,我回來陪他們是對的,他們什麼都不缺,但是很缺一個親人在他們身邊陪他們。

  歷史意義的東西我不懂,我也無法像鄭道聰老師與奉茶茶行葉東泰先生,把歷史、文化跟創意、行銷全部結合在一起,我現在就是要去學習。在鄭道聰身上,嚴聆甄看到自信、資源,跟不吝嗇去提攜後輩,還有不計成本的付出。

  嚴聆甄說,就我而言,台南可以做茶的人多的是,他有辦法把行銷與茶作結合,他一定有辦法與其他的產業合作,可是為什麼來找我,這麼多人之下,他 為何找一個這麼年輕,什麼事情都不會,任何歷史、背景、意義完全不懂,等於是一個零,他為什麼會找我,而且他為什麼相信我做得到。

  他也跟游智惟一樣,很怕這間店消失不見,他透過連結許多歷史性的事物告訴我,這間店有多重要、阿公有多重要、我的角色有多重要。一次又一次,不斷的不斷,我想,如果他不夠熱愛台灣,不夠熱愛這些文化資源的話,他沒有必要浪費心力來跟我講,這就是對台南文化的一個保存。

  茶舖院落屋宇,幾案桌椅,都算有了年紀,櫥櫃並列前人遺留下的景物,一處一處合式配著,橫樑上的黑底金字懸匾,軒昂壯麗已過、少物靜幽,盡顯百 年老店孤零,祖先留下來的關於老店的記憶與精神,跟區域風情民意構成的故事,形成當地文化,茶是茶行主要的東西,但是它並不見得是賣好茶這件事情,振發是 在賣茶的文化、茶的歷史、跟茶的記憶。

  振發茶行的嚴燦城是幫台南招攬遊客一個很重要的人物,阿公弓起的身軀,是一種台南老一輩的弧度,台灣整個茶行的生活面都已經要消失了,那些歷史 悠久的烘茶器具,價值在於遺跡,這是一種見證物,台灣缺乏這種茶的生活面,振發最具資格來呈現這種風貌,從茶這件事情去延伸週遭的東西,阿公的身體,跟他 講的每句話,蘊含的思想即使無法完全表達,但也能強烈地感覺到,那是深植一個家族很重要的環境資產,亦是台南的正統文化,一個人只要越能堅持這些祖傳下來 的思想,就不會叛離自己原始的情感,而振發透過嚴燦城讓人看見的商家精神,便是文化裡最需要被珍惜的東西。

振發茶行
南市民權路一段137號
TEL:(06)2223532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ven4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